-->
由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原創設計的上海園林集團總部辦公樓項目位于大虹橋板塊的臨空經濟園區,設計以展示上海園林集團獨特的企業特征為出發點,將綠化展示技術融入建筑,形成“綠色地標”。
項目用地緊張建筑體量不大,南北向景觀資源有較大差異,經過前期多方案比選,設計概念最終定位于為在都市樓群中工作的人們營造身邊的“綠色”。設計將下沉庭院、空間綠化、屋頂菜園組成“豎向庭院”,并以景框的形式與外部空間融合,并由空中步道與建筑主體有機相連,形成一個層層疊綠并富有中式空間意味的立體生態園林,使員工在不同區域均能感受室內外的綠色,形成層疊的垂直綠化空間。
設計理念
簡潔高效的建筑體量
植入“豎向庭院”
為平衡南北向景觀,設計假設南側存在公園并將其翻轉,形成豎向庭院,公園中的小徑則變成了聯系室內與室外的樓梯和廊道,也提供了展示和休憩平臺。由此,南側豎向庭院與北側苗圃公園相映成趣,南北皆景。
景窗立面
設計團隊經深度考量,決定向中國傳統園林汲取靈感,通過虛實、疏密、框景、對景等設計手法,建筑外部界面采用景窗意象,既可框景,又成為景,整個建筑猶如一個立體園林——外表方正樸素、內部氣象萬千,生動展示了園林集團的特色。
項目設計目標是打造一個現代高效的總部辦公建筑,一個置身其中層層疊綠的立體園林,一個四季時時變化的綠色地標。基于上海園林集團在綠化園林方面豐富的經驗,使最初的設想構想得以實現。
“豎向庭院”的全新概念
傳統垂直綠化可視面較為單一,且主要以視覺效果為主,缺乏體驗性。本項目將二維的垂直綠化賦予一定的進深,從而創造出一個生態多樣的“豎向庭院”系統。建筑空間和豎向庭院互動,灌木、喬木、藤本等各類植物在不同標高共生,置身其中,可游、可觀、可聽、可聞。
豎向庭院改善了都市辦公的建筑生態狀況,從目前使用效果來看,該區域承辦了多種日常活動,極受員工喜愛。與此同時,庭院中的栽植技術體現了企業在園林行業的技術特點,成為企業接待訪客的必達之處。豎向庭院體系中多樣的綠植,循環的水系、流動的空氣形成了一個生態緩沖區,一個城市噪音和空氣的過濾器,綠植的四季更迭,提供了自然遮陽與采光調節系統,結合建筑的被動式生態節能措施,使建筑高效節能運行。
植入城市的生態芯片
綠化配置與維護
立體園林
空中綠化從垂直綠化發展到空中綠化平臺,是一個由觀賞到參與的發展歷程,也是人與綠色親密度遞增的過程。立體園林進一步加強了體驗感,是這一發展歷程的延續,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這種體驗感正越來越受到都市人們的歡迎。
上海園林集團總部辦公樓以被動式節能技術為主,并配置了一系列可視的綠色技術,包括太陽能熱水、綠化澆灌、雨水回用、隔音降噪、能源監控等技術,使建筑成為符合綠色三星級標準的“綠色地標”。華東總院在設計中將企業特征與建筑空間相結合,創造了一個獨特的“豎向庭院”,從而將“綠色”予以視覺化,體驗化,為現代都市人群塑造綠色活力的空間。
攝影:章魚見筑、莊哲、劉文毅
轉載務請注明出處。
項目檔案 上海園林集團總部辦公樓 建設單位:上海園林(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上海市臨虹路66號 設計/竣工時間:2013年/2017年 用地面積:3333.2㎡ 建筑面積:10238㎡ 建筑層數:5層 建筑高度:23.95m 設計單位: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景觀設計: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浙江工業大學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團隊 設計指導:汪孝安 項目負責人:魯超 項目經理:陳琮 建筑設計:魯超、姜寧、陳鑫鋼、李合生、佘明松 結構設計:周建龍、李燁、張斌、張蓉 機電經理:衣健光 暖通設計:陳晨 給排水設計:李云賀 電氣設計:姜新華、王之馨 獲獎: 上海市建筑學會第六屆建筑創作獎優秀獎 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2019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2019年度行業優秀勘察設計獎優秀(公共)建筑設計一等獎
評論